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日 月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4-20 21:42

3招搞定《日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日月》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想从《日月》这本书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或感受。可以是作者的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日月》这本书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表达思想。 b. 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结构、冲突、高潮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 c. 语言风格:评价作者的语言表达,如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为作品增色。 d. 思想内涵:阐述作品所蕴含的哲理、价值观等,以及这些思想对读者的启示。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日月》这本书的喜爱和推荐。
3.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4. 观点独特:在表达观点时,尽量做到独到、新颖

正因为忙,才要去写 | 日更一月有感

Photo by julia-m-cameron

文 | 叶伟民

最近有几个朋友来问我:你日更了?这么闲吗?

前半句对了,9月下旬到现在(除了国庆假期),确实在日更。但后半句不太对,我没闲过,一直很忙。

我是这样的:正因为忙,才需要日更,不然啥也写不了,有点像村上春树那句“正因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的意思。

怎么理解呢?我先说说背景,10月刚好是我的课程间隙,倒也不是闲,毕竟新的书稿和课程又开始了,只是时间确实更自由些。于是,我想做个日更试验,时长一个月。

起因是我的课程中有不少上班族和全职妈妈,每天可支配的时间只有1-2小时,即时中午不休息,也就2-3小时。这还只是理想值,万一加个班,孩子作业多,这点时间也泡汤了。

我很理解。虽然我老敦促他们写,哪怕每天100字也好。道理没错,但也明白这其中的不易——生活已经很累了。

既然我打算做这个日更试验,我就要代入起步者的角色,在不挤占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挖掘产能。

Photo by pixabay

有5点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1、日更很累,但也是可行的

为了模拟上班族完成这个试验,我不能动用正常工作时间,所以只好早晚各“偷”一小时,比如早上6-7点,晚上10-11点。

这样每天睡7个小时,也不影响正常上下班,唯一影响的是几乎没空打游戏刷手机了。对于有志写作的人来说,这样的“牺牲”也就是基操。不知你认同否?

2、日更什么呢?

对一个上班族来说,日更就是他全部的产能了,因而更要规划好。这也是我开头说“正因为忙才需要日更”的原因。

所以,如此辛劳写下的文字,如果只用一次就太浪费了,必须有条长线贯穿。先想好你的写作方向,每天围绕它产出,800-1200字一篇最好。

这些小文章相当于你长线书写的“草稿”,下次写长文章,可以二次打磨利用;未来要写书,继续精磨使用。一鱼多吃,一次投入,长期收益。

即使真的太忙,每天写100来字的“微练笔”(类似微博长度)也可以的,主打一个积少成多,以时间换空间。

不管什么形式,只有方向明确了,长期主义才有意义。

3、日更的两种方式

我在学员中做过调查,“没时间星人”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工作日都没时间,周末能抽出一天;另一种是每天能挤出一点(像第一点说的情况),但周末要带娃陪家人。

转换一下,就是每天写一点好,还是一周集中写一天好?两种方式我都试过。个人觉得,还是每天写一点好,能保持头脑和笔尖的热度。每周集中写,冷启动的成本有点高。

但不管哪种方式,准备工作和时间利用效率非常重要,这个请看下一点。

4、保持酝酿,才可能换来效率

如第一点所说,如果你每天能“偷”两小时来写作,就已经胜了很多人。但并不是说,所有创作都压在这两小时里。

这两小时只是保证你能完整投入写作,别真踩着点才进入写作模式,不然刚热身时间就到了,很扫兴。

要时时刻刻在酝酿。通勤、等电梯、候餐、摸鱼、做饭、洗澡、散步……这些碎片时间加起来,很可能不少于三小时。用来打腹稿,有好点子或好素材就马上记下来,待真正写了,自然能疾笔。

我日常就是这么干的,坐车想,走路想,吃饭想,一旦想通了,真正下笔时就可以狂敲键盘了。

这就是酝酿的力量。脑子里始终装着这件事,不断用文火炖,等精华熬出来了,自然水到渠成。

Photo by pixabay

5、日更不是目的,而是修炼和习惯

最后说一点,日更是过程,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很多人以日更为傲,这很好,但不日更也完全没问题。

我这样看:如果是写作初期,我建议冲日更,利用高频书写去打破舒适圈,建立新的习惯。待新的平衡建立稳固,写作已融入你的日常行为,这时日更与否,差别也不大了。

如果过于拘泥日更的形式,而不把他纳入自己的中长期书写流程,那只会为平台免费打工,而不是让平台反过来伺候你。

这个月的日更试验过后,我就进入课程月了,日更可能要告一段落。但我心里清楚,这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撞日”有感 触景生情


今天是新历农历同为2月,新历是2月最后一天,农历是2月第一天,新历又是全年月份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太阳系的七大行星还将在夜空中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珠链,呈现出罕见的“七星连珠”奇观。

是不是有些特别?南方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温度17℃——26℃,潮气略起,还不严重,正是安居乐业的好时光。

上午到社区理发店去理了个发,然后回到小区院子散步,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感觉倍棒。倘若时间“定格”,不再老去,就这样“过日子”,日复一日,该多好啊!

然而,万物皆运动,光阴随风去,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人生就是在一分一秒的计数中,诞生、成长、经历、消亡的。作为一个人,生是短暂的,死是永恒的,其精神的“载体”如果“有价值”,运气好,或许还有可能“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古人就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其中的“梗”就是“时间”。岁月无情,却最“公平”。荣华富贵,不过“三代”。王侯将相,归宿同民。从来没有救世主,霸凌终为“一抔土”。无论科学技术怎样日新月异,不管人工智能如何神通广大,都只能在“效率”、“效益”上出彩,永远不能改变时间的一维性、流动性、无限性。与社会同龄,与时代同步,感恩遇见,感谢相知,感动并行,幸哉,乐哉!2025.2.28.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