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02 11: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幼儿园游戏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作文主题,即围绕幼儿园游戏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可以是从游戏中的乐趣、成长、友谊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幼儿园游戏,正文部分阐述你的心得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游戏种类:介绍你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如角色扮演、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
b. 游戏乐趣:谈谈你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如与小朋友互动、挑战自我、完成任务等。
c. 成长感悟:分享你在游戏中学会的技能、品质,如团结协作、勇敢、自信等。
d. 友谊收获:描述你在游戏中结交的朋友,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互动。
e. 教师作用:谈谈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和帮助,以及教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4.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具体事例:通过具体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b.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避免口语
2017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随严玲园长赴杭州参加了“2017年全国幼儿园游戏研讨会”的学习。“游戏”是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专家们报告也都紧扣“游戏”这一主题,我在现场聆听了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华爱华教授、王振宇教授以及徐则民、章洁等名园长的报告,观摩了杭州钱新幼儿园的自主游戏,首次接触并了解到一些“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这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充满了紧张和劳累,但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带给我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7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振宇为我们做了《游戏新探》的专题报告。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安吉游戏”这个名词,王教授没有详细介绍“安吉游戏”,但是他充分肯定了“安吉游戏”,认为“安吉游戏”启动了我国幼教事业游戏精神的伟大回归。王教授从安吉实践重新定义了游戏,强调游戏是具有正向情绪、具有身体动作和心理表征、具有虚拟强化和有效调节作用的适应行为和活动方式。基于学前教育的需要,游戏可以分成两类: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两类游戏不能互为冲击与限制。教学游戏化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技术,因为教学游戏化是教学追随儿童的发展,要克服二元论,不能把教学与游戏截然分开。要划清工具性游戏与假游戏的界限。听了王教授的这番话,我开始审视自己之前在班级中开展的游戏活动,我不禁汗颜,这些应该摒弃的假游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竟然比比皆是,同时,我也对安吉游戏产生了好奇,它到底是怎样的呢?
此次会议还到了来自日本京都博物馆副馆长石井今日子女士。石井女士从介绍玩具及聚焦如何将玩具促进幼儿发展两方阐述专题报告《儿童游戏与玩具》。她强调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获得安慰,不需要大人手把手教,通过和玩具对话进行发展。石井女士介绍了好玩具的几个特征:排除电子产品,动起来有趣,激发好奇心,触觉手感好,与儿童体温相吻合,具有漂亮的形状和颜色,容易吸引孩子兴趣,结实不容易毁坏。石井女士带来的玩具摆满了一张桌子,她现场演示了很多玩具的玩法,这些玩具都是木质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没有机会触摸到它们,但是远远的看上去,就知道这些玩具有很好的质感。想想我们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产品,接触到的玩具也以塑料材质的居多,要想接触到这样的好玩具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石井女士说,在东京博物馆里陪伴孩子们玩玩具的大多是志愿者,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退休的老人,我对他们敬意油然而生,许多传统的东西在慢慢消失,正是因为他们的热爱和坚持才能得以传承。
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带来专题报告《谈户外游戏场的演变与发展》。近两年来,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被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理解户外游戏环境与幼儿学习发展的关系,华教授带我们了解了儿童游戏场的历史演变。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安吉游戏”。在华教授播放的视频和照片中,我终于看到安吉幼儿游戏的场面,幼儿园户外堆放着大量的木梯、木板、垫子、板凳,绳网、木箱、油桶、轮胎,各种颜色、各种尺寸,应有尽有,孩子们自主、自发、自由的玩耍。他们搭建滑梯、跷跷板、几个幼儿合作从高处往下滚轮胎,玩跳水游戏,等等、等等,我紧紧地盯着屏幕,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但同时我有隐隐的担心,担心如此放手孩子们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华教授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点,紧接着说,安吉游戏告诉我们安全与风险是相对的,挑战也有别于安全隐患。安吉游戏具有引领户外儿童游戏场变革的重要意义,对此,我深深的认同。
随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丁海东带来专题报告《区域环境创设的问题与出路》。王教授指出游戏性的缺失是当前区域环境创设的基本困境,他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游戏性缺失现象,比如区域自主被绑架于集体教学,区域创设静观、僵化,等等,并结合图片一一举例说明,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丁教授是个十分风趣的人,报告中,他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正能体现出幼儿教育专业性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没有哪个阶段的教育能赶上学前教育那么折腾,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把人当人”,现场顿时掌声雷动,是啊,这是每个教师的心声,很多的区域材料的制作以及投放,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幼教改革多年,这么多新经验、新模式,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考虑提供的材料能否激发儿童,如果这些材料只有观赏性却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只投放了一两次就无人问津,那显然是需要我们反思并加以改进的。
除理念的分享外,本次会议还安排了杭州市十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幼儿园的现场观摩活动。8日上午,我们来到杭州市钱新幼儿园门口,绿色清新的园所风貌映入我们的眼帘,热情的老师们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签字领过材料,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开始观摩孩子们的自主游戏。
钱新幼儿园的游戏形式多元化,不仅有我们所熟知的区域活动以及户外活动,还有每周一次的混龄环形游戏,班级分组游戏,同时,科学探索也是园内的特色活动,园所从一楼到三楼处处都是孩子们主动探知的小空间,有镜子的世界,水的世界,声音的世界以及神秘的光影探索及宇宙探秘等,让孩子们从小就倘徉科学的世界里,去实现一个个小科学梦,充分体现了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们"扬天性,享自主,真体验,乐创造"的教育实践。
如果说第一天的讲座是学术泰斗们高屋建瓴的指导,那9日上午的报告则是幼教精英们脚踏实地的经验分享,徐则民园长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浅谈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徐园长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规则游戏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水果争五》为例,详细讲述了其诞生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几次的商讨、几轮实践再调整得出的,是否站得住脚则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能让一个游戏历久弥新具有生命力,这过程本就是对教师考量的过程,考量教师的儿童观;考量教师对孩子了解的程度;考量教师的专业素养;考量教师思考和跟进的状态;……大师之所以和普通人不同,贵在“钻研”二字!
随后,安吉游戏教育研究中心的章洁园长给我们带来了《“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章园长介绍说,他们的游戏是分步骤进行的,首先第一阶段,教师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放手游戏,发现不一样的儿童;第二阶段就只是观察者,发现游戏的背后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基于游戏的生成活动。在“安吉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变化,安吉倡导教师们:“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教师们从教学主导者,变成了旁观者,这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刚开始的改变是被动的,但是,当她们真的做到时,老师们却有了惊喜的发现,她们在观察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儿童:游戏中的孩子喜悦、专注;游戏中的孩子充满着冒险精神;游戏中的孩子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安吉游戏”把户外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给了孩子充分自主和创造的空间,孩子们玩得是那样酣畅淋漓,每一张的照片,都在告诉我们,孩子是游戏中的高手,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反思自己,我们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真的太少太少,给孩子们的限制却又太多太多!我们的老师在孩子游戏中是否太过“忙碌”,是否无形之中打扰了孩子们的游戏?能否把真游戏还给孩子,让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让游戏成为孩子们生命与成长的自然状态?
杭州之行,信息量极大,可谓让我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接下来该做的就是要细细琢磨,静心思考,学以致用并开拓创新,努力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努力提高我们的游戏水平;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美好的游戏环境!
本报讯(记者 纪秀君)“从2900多份案例中选出130份,遴选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抓手,为的是通过对游戏的探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副司长姜瑾在全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研讨会上说。
2018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征集的通知》。一年来,经过幼儿园申报、地方推荐、专家独立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共遴选出130份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并于日前公布。
“遴选活动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怎样把成果推广出去。”姜瑾说,近年来,在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一手抓规模、一手抓质量,各地持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保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研体系不断完善,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此次游戏活动研讨会,就是在遴选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把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呈现给幼儿园教师,让他们明晰方向,学习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应该怎样和孩子互动。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有游戏的权利。此次遴选活动,适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在我国宣传和落实30周年,也是倡导儿童游戏权30周年,是对我们从观念到行动转化能力的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对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一次考察。”评审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说。
据介绍,为确保遴选活动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专家组多次开会研讨遴选标准和程序,最终形成了三条核心标准:一是体现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真正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二是教师的支持引导适宜有效;三是真实体现儿童游戏与学习过程。
“参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可以看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不少地方将游戏作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提高办园水平、区域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虞永平说,很多案例反映出游戏主题得到了拓展、游戏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教师的游戏支持和引导能力提升了。
虞永平同时分析了案例反映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区域差异大;对游戏和其他活动的关系认识模糊;对游戏的本质特征把握不够,教师高控现象仍然存在;游戏价值的认识窄化;游戏过程中语言交流有问题;教师过度解读、笼统分析等。
评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说,一个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产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精彩的游戏活动应体现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过程,而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为对游戏中发生的学习具有敏感性。
“需要说明的是,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只是展现各地成果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引导全国幼儿园教师都去打造案例,而是引导教师了解这些案例背后蕴含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学习如何解读孩子的发展需要,如何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不断激励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探索、反思和成长。”姜瑾说。
姜瑾对各地如何用好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资源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像重视抓发展一样抓质量;二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三要推动行政和教研形成合力;四要找准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五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产生,离不开厚植游戏文化的土壤。此次研讨会,上海、贵州、江苏、浙江安吉,从创新教研机制、发挥行政主导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经验。三位优秀游戏活动案例教师代表分享展示了精彩案例。与会代表在现场观摩上海4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了分组研讨。来自全国各省份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园长、教师共1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据悉,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在东、中、西部举办优秀游戏分片研讨活动。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8日第1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