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00:28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师德建设心得体会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师德建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确保作文结构清晰,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师德建设的意义:阐述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学生、教育事业乃至社会的重要性。
b. 师德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分析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如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
c. 师德建设的实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d. 师德建设的反思:总结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和改进。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生动,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5. 举例说明:在论述过程中,适当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
6. 情感真挚:表达自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感悟,体现真情实感。
7.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保持观点的明确性,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观点。
8. 逻辑严密:论述过程中,注意逻辑关系的严密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9. 体现个人特色:在论述过程中,结合自身
中国教育报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恪守师道尊严的核心。教育部会同六部委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正是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时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举措,打出师德政策“组合拳”——以好师德涵养好老师,好老师办出好教育,好教育成就好世界。
好老师的根基是好师德。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何况是育人者——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成就好老师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为师者的头等信条就必须是“师无德不立”,育人者必须立德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师德重在自我涵养,修德贵在自觉。德养不同于法治,前者在于内心的文化积淀和思想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约束及规范,而后者是通过外界的力量和影响,以法律和规定对人们产生强制和威慑作用,所以教师修德全在自身。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使命职责要求自己必须遵循为师之规范,恪守教师应守的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以行动树立教师职业风范。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但必须突出规则立德,以此促进修德崇德。在古代,人的德行操守,不管是村里街坊,还是庙堂江湖,人们的议论像刀子似的明晃晃地照着每一个人的表现。但凡某人品德有劣行,人们是不会放过的,民间口诛笔伐,官府不予录用或进行惩罚。今天我们应“古为今用”,在倡导高尚师德之后,必须确切地给予师德表现以科学适宜的考核评价,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并将考核结果坚决运用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中,落实好师德第一标准。
好教育的根基是好老师。教育是人培养人的过程,像楼舍和设施等外界环境对人的成长只是起着辅助作用,而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老师的参与。包括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教师都是其中的首要主体。在有了好校长引领的前提下,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完成育人任务的主要基础和根本保证。“育人先育己”,“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要有师德修养的行动自觉,做学生认可、接受、信任和愿意效仿的人,应该是做教师的追求。“爱祖国、爱学生、爱自己”必须成为教师的人生信念,自觉地、全面地、终身地坚持师德修养,让“洁身自好、君子风范、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为自己一生的写照。
我们提倡“师道尊严”,就应该明白“先有师道,后有尊严”这个道理。若是为师者无道,必然育人失败,又哪里来的尊严?在现实中,有个别教师师德不纯、能力低下,让学生和家长不敢恭维,直接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品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对教师德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强调研,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的道德准则和标准,不断完善教师职业规范,通过倡导、培训、考核,逐渐并加快培养出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振兴中华重任的优秀教师队伍。
好世界的根基是好教育。好的教育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拥抱真善美,鄙弃假恶丑;成就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好的教育助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人类于生活中产生文化,而在文化中包含和孕育着教育的思想,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又不断得到启发和引导,其思想认识不断得到进步,学问和本领不断得到增强,觉悟和境界不断得到提升,教育起着引领和推进各领域事业进步提升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人们的自食其力、克己利人、和谐相处;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地方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亲善互尊、携手共进。
我们常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好的教育就要走向开放。教育于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学校与社会不应隔堵,我们应该打开门来办学校、办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的好老师,就不仅仅是关在校园里和学生中的良师益友,他还应该是也必须是走在社会上、立在公民中的为人表率,这是好老师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应起到的社会价值。“德艺双馨”是好老师的特征,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内心期许,搞好师德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学生、家长、社会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完成的重大事情。与教师工作应有的开放性一样,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应参与到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来,在行进的道路上,各方应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提高进步。
(国家督学 汤赛南)
■前沿论道·师德师风建设④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我们会遇到很多老师。这一路上,老师似灯,师德如光,灯光多一点,被照亮的孩子就多一点;灯光亮一点,被照亮的路途就远一点。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回望过去,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丹心献教育、真情著华章,将教书育人的内涵不断发扬光大。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最美最坚固的建筑,在学校中找;最炫最持久的光芒,在教师中找;最甜最清脆的声音,在校园中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文化,在教育中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照亮一代又一代美好心灵的“灯”。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德为师之本,是这盏灯的光芒。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的青少年将是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将是主力军的教导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教师应当是一盏盏催人向上的明灯,以更大的亮度,照亮孩子、照亮未来。
教师应当点亮信仰之光。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职业信仰;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我们有责任把那一个个真理故事、信仰足印转化为接续前行的精神之源,让学生们知道,除了有自己、有家庭,还有社会、有国家、有世界,除了有梦想,还要有实践、有坚持;要让学生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永葆赤子心,追求真善美,不惧风雨雪。
教师应当点亮文明之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思想活跃,喜欢模仿,可塑性强。学生这种天然的“向师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教师是光彩照人的红烛,既要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殿堂,也要让文明之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授受文明教育。王阳明说:“知之切美处便是行,行之明察处便是知。”知行合一,以身立教,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文明规范,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教育文明。从“小手牵大手”做起,从“我为人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文明就在身边。
教师应当点亮智慧之光。《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的世界,必定是充满想象又难以想象的。青少年不能只有考卷和分数,还要有体魄和体能,有诗和远方,有创意和创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小学教育要为国家培养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经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点燃的火种。要点燃火种,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培养学生超越性的特质,特别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培养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能力,养成创新人格。
教师应当点亮仁爱之光。《老子》有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一个充满大爱的教师,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因势利导,静待花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血缘的爱,没有功利的爱,是理智的爱、非求其报的爱。这种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用人格启迪人格,用真心换真情,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之后无往不胜的教育法宝。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各种志愿者,奉献爱心,学生也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当他们走上社会,仁心友爱的火种必将继续传递。教师就是要用自己崇高的德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观。有爱的教师,一定会带出有爱的学生;有爱的学生,一定会建设出更美的社会。
教师应当点亮时代之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队伍,肩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市民的使命。我们培育的是未来的市民,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是将来这个社会的新主人。儿童青少年也将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在全球工作、生活。教师要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与学科教学改进的要求融合推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要为学生播下更多好思考的种子、不封闭的种子、爱人文的种子、守规则的种子、会分享的种子。
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一定要有责任心和诚心。既然选择了教育下一代这个崇高的职业,就应该以神圣的态度去对待这个职业,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为生楷模,将师德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扛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培养一代又一代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少年,用教育之光点亮现在、照亮未来。 (作者系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13日第4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