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践活动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9 23: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暑假实践活动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选题明确: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自己在暑假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展开。可以是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收获,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的意义、价值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实践活动背景,正文部分详细描述实践活动过程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3.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在描述实践活动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详细描述实践活动的过程,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感悟和反思。
5. 体现自我: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不要人云亦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6. 突出重点:在众多实践活动内容中,要抓住重点进行描述。可以是对某个环节的深入剖析,也可以是对某个问题的深刻反思。
7.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以增强文章的内涵和说服力。
8. 注意篇幅
踏遍山河求真知 躬身实践铸芳华 黑龙江社科院研究生实践分享会纪实
“研途践履 知行致远”——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举办寒假社会实践分享会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青春恰似火,实践正当时!近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分享会于三楼多功能厅圆满举行。15名同学围绕假期间社会实践经历分享心得体会,开展研讨交流。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徐雪到会指导,研究生学院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参加会议,2024级团支部书记王美橙主持会议。
本次分享会延用“圆桌对话”形式,设置三个单元,分别从志愿服务、政务实习以及调查研究三个模块进行交流讨论。此次分享会汇聚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实践领域的研究生代表,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汗水诠释青春担当,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实践分享与感悟盛宴。
第一单元“情暖社会,薪火相传”——志愿服务的力量与感悟他们以“青春之热”传递社会温度,从国际赛事的专业志愿服务到社保政策的耐心解读,从民俗文化的现代诠释到社会工作的暖心关怀,在祖国大地上点亮了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在第一个单元中,五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点滴故事。孙田佳瑜作为第九届哈尔滨亚冬会的“冰雪使者”,讲述了她在赛场幕后默默奉献的经历;苑文博深入社区,帮社区居民答疑解惑,将社保政策的“春风”送入千家万户;杨琪参与社工机构实践,用专业知识和温暖关怀编织社会与服务群体间的温情纽带;崔泽玲体验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工作,生动讲述那段“塞上文明”的璀璨历史;姜子悦作为家庭社工服务中的“魔法师”,用实践行动服务乡土,用人文温度传达关怀。第二单元“走进政务,洞察民生”——政务实习的初心与收获他们以"青春之志"淬炼实践能力,在窗口服务中磨炼耐心,在田间走访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基层调解中积累经验,在乡间宣讲中传递知识,用行动写下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在这一单元,五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在政务实习中的经历和体会。徐良讲述了从刚开始工作时的生疏到逐渐能够独立处理事务的过程;闫子博分享了如何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谢婷谈到在窗口服务时与群众打交道的点滴;许静怡回忆了去基层看望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王艺橙则介绍了在参与保密工作时遇到的挑战和学到的经验。每位同学都通过这次实习获得了不同的成长。
第三单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的探索与发现他们以“学术之犁”深耕中国大地,在田野调查中解读乡土文化,用技术手段助力基层社会实践,在学科融合中开拓研究视野,展现了社科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知行合一。在最后一个单元,五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在乡村调研中的所见所闻。王迪讲述了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经历,走访农户了解实际需求;张岩分享了在乡村文化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范桠桐通过实地调研,记录下乡村发展的点点滴滴;尹鑫宁介绍了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调研的过程;时鑫琪则从专业角度观察了乡村治理的现状。同学们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
讨论交流刘晓恬大多数同学都是前往对口专业进行实践的,但是徐良同学作为世界史专业的学生却选择了政务实习,是怎样考虑的呢?其实这个选择源于我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世界史专业教会我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宏观的时空视角和系统分析能力。在研读各国政治制度演变时,我常常思考:这些历史经验如何为当代中国治理提供借鉴?选择政务实习,正是想在实践中验证这个思考。徐良高惠杰泽玲同学是通过什么样渠道了解到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呢?博物馆志愿者招募信息,通常会在节假日前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岗位可能有年龄或身份要求,建议同学们直接到博物馆咨询工作人员,他们通常很欢迎专业对口的同学加入。崔泽玲毛宇我想对尹鑫宁同学进行提问,通过调研你对于土地流转政策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在实践中,我发现政策的落地效果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些需要调适的地方。比如在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方面,部分地区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权益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合同规范。但同时也看到,规范的土地流转确实能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尹鑫宁实践纪实这些生动的画面,记录着社科学子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的每一个瞬间。
在分享会的最后,徐雪副院长做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动情地表示,通过聆听同学们的实践感悟,不仅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更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魅力。最后,徐雪副院长即兴赋诗一首,以凝练的诗句生动概括了同学们的实践历程,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徐雪副院长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同学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勉励同学们继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社会实践分享会不仅搭建了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更构筑了知行合一的成长舞台。过去一年,社科学子的实践足迹已跨越祖国17个省份,用脚步丈量学术深度,以实践校准理论精度。展望未来,这支青春队伍将继续以学术为犁、以实践为壤,将课堂中的理论思考转化为大地上的生动答案,用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结合扎根大地的调研脚步,在实践中谱写属于新时代社科人的青春华章。
撰稿:梁新之
劳动践于行 德育润于心--广平县实验中学五一劳动实践促成长
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广平县实验中学积极开展“劳动与感恩同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烟火厨房悟辛劳、家居整理见匠心、变废为宝显智慧、纸短情长话感恩、致敬最美劳动者”五大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淬炼品格,在感恩中收获成长。活动自4月30日启动以来,全校学生踊跃参与,以双手创造价值,用真心传递温暖。
孩子成长不止于课堂,这个假期,同学们积极做饭、做家务、做手工、做志愿者,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与德、智、体、美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五一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此次系列活动突破了传统劳动教育的时空限制,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学生们不仅在劳动技能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五一假期,同学们用双手丈量成长,以心灵感知温度,在劳动与感恩的双向奔赴中,完成了最生动的青春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