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4-18 06: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心理实践课的心得体会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心理实践课给你带来的具体感受、收获和启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心理素质的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等。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一篇心得体会作文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
a. 引言:简要介绍心理实践课的背景和目的,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
b. 主体:详细描述在心理实践课中的所学、所感、所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心理素质的提升:描述自己在课程中如何学会面对压力、挫折,以及如何调整心态。
- 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分享在课程中如何与同学、老师互动,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阐述自己在课程中如何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
- 其他收获:如团队合作、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提升。
c. 总结:总结自己在心理实践课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3.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时,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逻辑清晰:在论述观点时,要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分等
2025年4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潘月俊教授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心理教师,此次学习让我深受触动,也引发了对自身工作的深刻反思。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直面现实: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
潘教授分享的真实案例——西安9岁女孩跳楼、黄山男孩轻生遗书等,让我再次感受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农村初中学生面临留守、家庭沟通匮乏、教育资源有限等问题,心理隐患更为隐蔽。作为心理教师,我们需以“生命第一”为原则,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对学生极端行为信号的敏感度,尤其要关注学生因学业压力、家庭矛盾或社交困境产生的无助感。
二、立足实践:构建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课程与活动结合
教育部提出的“加强心理健康课程”要求,让我意识到农村学校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例如,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情景剧(如反欺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能,而非仅停留在理论灌输。
2.家校协同的农村化路径
农村家长对心理健康认知不足,需创新沟通方式。可借鉴潘教授传授的江北新区经验,通过家访、家长课堂(如利用农闲时间开展讲座)逐步提升家长意识,形成教育合力。
3.“一生一策”档案的动态管理
针对农村学生特点,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分类标注“学业压力型”“留守孤独型”等类别,结合班主任观察定期更新。例如,对沉迷手机、孤独较明显、人际关系极端敏感的学生等。平时在心理健康日常管理中,最好的方式是联合科任教师在课程中设计替代活动(如劳动实践、兴趣小组),而非传统的简单说教。
三、突破难点:科学筛查与精准干预
1.测评的真实性与专业性
潘教授强调“测评过程的干扰因素”,农村学生可能因认知偏差或隐私顾虑影响测评结果。确实存在一些现实性的困难,比如周末回去让孩子自己做老师布置的测评任务(学生为了不耽误打游戏的时间,敷衍了事等)、班主任老师担心会影响学生学习,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环境(并非安全环境)等均不符合专业的心理筛查的方式。现我将本次培训学习到的优化测评方式总结如下:采用匿名问卷与一对一访谈结合,通过“三步筛查法”交叉验证,避免过度依赖量表数据。
2.班主任的“心理雷达”作用
农村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稀缺,需强化班主任的“第一防线”职能。例如,定期开展简易培训,帮助教师识别学生异常行为(如突然沉默、频繁请假),建立“发现—上报—初步干预”的快速响应机制。
3.发展性指导的日常渗透
心理支持不仅仅是心理健康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咨询室内的谈话”,更需融入日常。例如,在体育课中设计团队协作游戏,在劳动课中引导学生体验成就感,用“一次单元咨询”的焦点技术,帮助学生从微小改变中找到希望。
四、未来行动方向
1.资源整合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特色活动(如农耕体验、乡土文化传承)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释放压力,增强自我价值感。
2.心理健康联合共同体的打造
推动成立“校—村—卫生院”三方联动小组,村医、妇联干部参与心理健康培训,弥补专业力量不足。
3. 做好心理健康科普工作
利用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短视频平台向家长推送心理健康微课,用通俗案例普及“陪伴而非控制”“倾听而非指责”的理念。
结语
潘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救火”,更是“播种”。面对农村学生的特殊性,我们需以更温暖的陪伴、更务实的策略,帮助他们构筑心理韧性。未来的路虽难,但每一次倾听、每一份档案、每一场活动,都可能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一束微光。
近日,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彩色气球随风轻舞,“五育并举,沐光同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周以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场域里,4000多名学生奔跑在校园各个运动、文化、艺术场馆,全身心投入到各类精心设计的活动中,用行动诠释着对心理健康探索的热情,整个校园都沉浸在积极向上的氛围里。
为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长沙民政职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出“沉浸式体验课堂”,课程持续一周,内容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跑步运动为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各育人场馆特色,融汇了体育、美育、德育、音乐和传统文化,通过互动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讲解”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
活动期间,丰富多彩的项目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DIY彩泥活动现场,同学们充分发挥创造力,用五彩斑斓的彩泥塑造出形态各异的作品,小小的彩泥在指尖变换,不仅缓解了学习压力,更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载体。外语学院李同学兴奋地分享道:“以前我总觉得压力没处释放,这次用彩泥捏出自己脑海里的画面,感觉好多烦恼都跟着被捏没了,而且看到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特别有成就感。”在DIY中药香囊环节,学生们在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亲手制作香囊,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也为心灵注入了宁静与平和。医学院的张同学感慨:“当我把各种中药材装进香囊,闻到那股清幽的香气,仿佛穿越回古代,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内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扎爆气球活动则是释放压力的“小高潮”,随着气球的声声爆破,同学们积压的负面情绪也随之消散。圈住甜蜜游戏里,同学们相互帮助、各显身手只为套住甜蜜的糖果,一片欢声笑语传递了快乐能量。商学院赵同学笑着说:“平时大家都忙着学习,交流机会少,这个游戏让我和好多同学变得更亲近了,感觉心里甜甜的。”讨个好彩头摊位前,同学们通过将沙包投向面对写有“天天开心”“考试成功”“快乐”“勇敢”“幸福”字样的洞中,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幸运,更是积极心理暗示的力量。软件学院王同学表示:“将沙包投中勇敢的时候,心里一下子充满了干劲,感觉接下来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能顺利解决。”
在团队协作项目中,无敌风火轮、集体跳绳、鼓动人心等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目标努力拼搏,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最终成功完成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同学们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参与无敌风火轮的殡仪学院陈同学回忆:“一开始我们总是失败,大家都有点沮丧,但没人放弃,不断讨论改进,最后成功时,那种喜悦和团队的默契,我永远都忘不了,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的成功开展,在长沙民政职院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自我探索的热潮。课程通过“五育并举”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心理素质,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据悉,该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积极开发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